平溪線上,三貂嶺與十分車站中間,有一大華車站,平常鮮少遊客會在此站下車,但隱身在大華的壺穴地形,卻是非常精彩
要去大華壺穴,從大華車站沿著鐵路往三貂嶺方向走約1.5公里,看到這隧道口,左邊有一下坡階梯,即是入口
這段鐵道旁大部分都還滿寬,火車經過往旁邊站一點就不會危險,但建議要拉長耳朵,聽到火車接近,可提早找地方靠邊
階梯一下來就可看到這捨生取義碑,民國七十五年瑞芳高工兩位學生為了搶救不慎落水的同伴,因體力不濟在此溺斃,所以特立此碑紀念
下到新寮溪溪谷,有鐵板橋可走進溪床中,壺穴總面積約 4.2 公頃
壺穴一般是在河流上游較常出現,當石塊被水推向下游,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處無法前進時,因被水流帶動而打轉,時間久後就會形成圓形孔洞
壺穴形成要有三種條件:雨要多、岩夠硬、水湍急,平溪一年有兩百多天下雨,集水區內火燒寮年平均降雨量可達4,600 公釐
大華地區為塊狀的淡青灰色砂岩,屬於南港層,風化的塊狀砂岩,外觀為淡黃色或黃棕色,砂岩常含有石灰質,岩性堅硬
由於岩層平緩,一遇水流湍急,更有利於礫石進入凹穴內進行磨蝕作用
壺穴地形從幼年期,成熟期到老年期共有四個階段,103年經濟部 公告 地質敏感區,除了一個在基隆市的暖暖壺穴外,另外三個大華壺穴,猴硐壺穴,十分瀑布都在新北市
單一壺穴是較幼年期地形
當壺穴不斷被侵蝕擴大,將幾個壺穴連在一起,形成聯合壺穴,是壯年期地形
在原有的壺穴形成之後,壺穴再度產生下蝕力量,形成了穴中穴的複成壺穴
當幾個複成壺穴又被連結後,就變成聯合複成壺穴,而這些壺穴繼續受到侵蝕,逐漸形成凹槽狀,即進入老年期地形
岩層繼續被侵蝕,凹槽逐漸擴大,形成不規則狀河床
侵蝕到最後,剩下如島般孤立的岩石,即進入島狀遺跡期
大華壺穴有各式各樣壺穴,平常遊客不多,所以保存的還不錯
古人的硯台要特別雕刻鏤空,在這裡到處都是雕刻極品
除了壺穴多,石頭與流水也很美
溪水從岩石上流過,在這滑水應該也很刺激
很多有水的壺穴中,都有蝦子跟螃蟹,生態挺豐富
在這麼炎熱的夏天,這裡卻很清涼
新橋搭古橋,讓大華壺穴充滿不同美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