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隆七堵瑪西區的瑪陵坑溪,是一個當地人才知道的美麗溪流,但三百多年前西班牙人的文獻中,就有對此地凱達格蘭族吉馬利社的紀載,清朝稱馬西里為「阿班嶺」,於清末至光復時,這一帶盛產茶葉、樟腦等,當時煤礦也盛大開採,是地區最繁榮的時候
從這翠谷古橋(糯米橋)就可看的出來這裡的歷史與歲月
瑪陵坑翠谷橋正對山形雄壯的石獅山
翠谷橋下也是很知名的壺穴地形,岩石都被貫穿,石橋卻百年屹立不搖
基隆一帶應該挺久沒下雨了,壺穴裡都長滿了藻類
繼續往上游走,會看到瑪西焦炭窯,當初是把土炭在此窯中燒成焦炭,供煉鋼廠使用
焦炭窯有24個窯洞,一批土炭要燒24小時再送冷卻池降溫
這焦炭窯是民國40年左右建立,石牆上的植物都長成大樹了
焦炭窯旁可以直接下瑪陵坑溪谷,因整條溪都在護漁,水中魚類很多,一點都不怕人
再往上游走,可以到曾經有數百位礦工的百年礦廠日德礦坑步道懷舊
繼續往上游,經過富民橋,底下就是富民親水公園
富民親水公園內的瑪西賞桐步道,也是頗富盛名的賞桐景點
這裡生態及林相非常美,因禁止烤肉及釣魚,所以溪畔非常乾淨
繼續往上游走,會到苓蘭生態農園,這裡有供餐,婆婆賣中餐合菜,媳婦賣單點西餐及咖啡
因沿途住家不多,還特地掛了個借問站招牌服務遊客
農園裡養的兔子,兩相依偎,感覺真舒服
應該是他們吃剩的青菜,才輪的到客人吃吧!
苓蘭生態農園對面有一大片苓蘭蓮花池
蓮花池旁都是天然草皮,在這散步,悠閒極了
池子的水從山上直接導流,所以也很乾淨
到瑪陵坑溪,最好是自行開車,因沿途有很多景點可隨時下車,走北二高下基金交流道,經大武崙走產業道路前行即可達大華三路,一直上去就是
或者也可搭基隆客運701,但可能要注意一下時刻表,班次可能不多
從苓蘭生荷花池這條路一直往上開,可以連接到友蚋溪,那又是另一條很精彩的道路喔
可參考我之前寫的:友蚋溪遊記
留言列表